揭阳华图题库

首页 > 华图题库

小学教师在授课时经常使用直观的模具进行讲解,中学教师则善于运用讲授法和演示法讲解问题,大学老师则直接讲授抽象的问题。这是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的( )。

广东华图教育 | 2021-09-26 00:31

收藏

  单选题

  小学教师在授课时经常使用直观的模具进行讲解,中学教师则善于运用讲授法和演示法讲解问题,大学老师则直接讲授抽象的问题。这是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的( )。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个别差异性 D 不平衡性

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正确答案:B

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[华图教育题目解析]:本题考查对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理解。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,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,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。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,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。题干中,学生在小学、中学和大学时期的身心特点是不同的,老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正是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。B项正确。A项: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、由简单到复杂、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。与题干不符,排除。C项:个别差异性是指由于人的先天素质、环境、教育以及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同,每个人的发展优势、发展速度、高度往往是千差万别的。与题干不符,排除。D项:不平衡性指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,而是有快有慢。表现在两个方面: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,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;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。与题干不符,排除。故正确答案为B。

分享到

微信咨询

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

全部资讯

copyright ©2006-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