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面是某幼儿园小班张老师的教学片段:(张老师的铃鼓响起来了,孩子们回到座位上) 师:我们都是机器人。 幼:一不许动,二不许笑,三不许露出大门牙。 师:小朋友们,我们先来看看电视上播放的是什么?(老师按下
广东华图教育 | 2021-11-01 02:17
下面是某幼儿园小班张老师的教学片段:(张老师的铃鼓响起来了,孩子们回到座位上) 师:我们都是机器人。 幼:一不许动,二不许笑,三不许露出大门牙。 师:小朋友们,我们先来看看电视上播放的是什么?(老师按下播放键,电视里出现了新华书店的宣传片) 师:小朋友们去过这个地方吗?幼:去过。 师:这是什么地方呀? 幼:新华书店。师:你们真棒,你们看新华书店有许多许多的书,是不是?这些书都是分门别类放在一起的,咱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种类呢?(老师指着“教育类”这块牌子问幼儿是哪个区,大多数孩子都不识字,都没有反应) 师:你们可能不认识这些字,那我们让咱们班的“识字大王”江江来帮帮我们, 你们说好不好?幼:好!(江江站起来念出字后,老师放弃了与孩子一起探索书的种类,自己看着电视屏幕一类接着一类给孩子认真讲解,教孩子认字,孩子们在下面念着,听着) 问题:请结合材料,从儿童观的角度,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正确答案: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参考解析
张老师的教育行为,违背了科学的儿童观,具体表述如下:
(1)孩子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。因此,教师需要相信孩子,给与孩子期望,多表扬孩子、鼓励孩子。而题干中的张老师一开始上课的“三不许”以及在面对孩子不识字、没有反应的情况下,直接放弃与孩子一起探索书的种类的做法都是不对的,会导致孩子不自信,不愿意参与活动。
(2)孩子个体之间是存在巨大差异的。因此,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孩子、容纳错误、多包容。但是张老师面对很多孩子不认识生字时,直接请“识字大王”江江来认读,随后结束了探索活动,都体现教师没有注意不同孩子发展的差异性,没有做到因材施教,也没有包容幼儿的不足。
(3)幼儿是学习的主体,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。幼儿是受教育的对象,但幼儿在受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对教师的完全盲从,而是具有在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。题干中的张老师的教育活动没有发挥幼儿的能动性,教师主导了教育活动,幼儿是完全被动的。
延伸阅读
- 唐老师准备参加全市幼儿园教师基本技能大赛,因缺乏参赛经验,就去请教经常担任各类大赛评委的谢老师,但被谢老师拒绝。谢老师的做法( )。
- 材料一天早上,陈一航蹦蹦跳跳地走进教室,在搬椅子时,他发现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有一本书没有收好,便大声喊道:“余老师,这儿有一本书没有收。”余老师笑着说:“那就请你把它送回去,好吗?”他高兴地把书拿往图
- 下列对古代科技著作的说明,不正确的是( )。
- 观察下图,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( )。
- 材料分析题:记得是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,有一天,我在母亲的书架上发现一本装帧精致的小书,翻开来,便不由自主地沉了下去。一小段一小段的文字不带韵脚,却诗意盈盈。字里行间似有一种不可测的魔力。用书中的语言来形